学术交流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2016-07-20
  汽车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汽车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全球低碳发展目标和日益严格的油耗法规客观上要求尽快实现车辆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为此,引发了全球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变革:以汽车排放洁净化、汽车燃料节约化、汽车能源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种节能环保汽车迅猛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实现了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升级。预示着21世纪的前20年将是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从中长期看,为了达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全球能源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集中供应能源体系将转变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与集中供应相结合的能源网络新模式。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网络中用能、储能和回馈能源的终端,将成为世界经济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能源安全、低碳发展等重大问题。

  发展新能源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品性能的提升,鼓励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2011年—2014年我国新能源车年销量分别为:8159辆、1.28万辆、1.76万辆、7.85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为340471辆和331092辆,分别与2014年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增长4.2倍和4.5倍。按照EVI统计的标准,截止于2015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95万辆,其中纯电动超过了35万辆。2015年底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达到49.7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占比超过50%,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强国建设

  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历程中国从“十五”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开发。“十五”期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基础的阶段,组 织实施了国家“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打基础到示范考核的阶段,组织实施了 “十一五”“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首先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承载了汽车技术转型需求 ,其次是国家汽车节能环保法规不断严格带来的产业升级换代需求。国家领导人在多次听 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在两院院士大 会上的讲话为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的讲话为标志 ,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示范考核到产业化启动阶段,组织实施了“十二五”电动汽车重点专项。

  在此背景下,科技部制定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 五”专项规划》;2015年上半年,国家部委新出台了近10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支持政策,包括减免新能源车船购置税、开放电动乘用车准入等。如4月22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中央财政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实行普惠制。5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

  进入下半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更是持续给力。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产业化、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化、先进动力电池及其系统集成产业化。9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建设等进行了部署。会议提出,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会议认为,促进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淘汰超标排放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会议决定,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车辆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加大对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考核力度,对不达标地区要扣减燃油和运营补贴。创新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意见》同时要求,要加大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在产业发展初期通过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给予适度支持。9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包括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到位。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四部委又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为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吹响号角。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优化配套环境,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先进适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路,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公平市场秩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加快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1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积极推进公务与私人乘用车用户结合居民区与单位停车位配建充电桩,新增超过43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以满足基本充电需求。2016年1月20日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施。这些措施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加快措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破除地方保护,打击“骗补”行为。

  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15个省市出台了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有10个省市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安徽省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努力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配套完善、推广应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强省。近年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研发水平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以奇瑞、江淮为骨干,集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营三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数量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7年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7万辆以上,省内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4万辆以上;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以上,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2015年以来,国家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扶持领域更宽广,政策工具更多样化。其中,补贴政策是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完善了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等;扶持领域覆盖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建立了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监督等各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与国家层面的补贴政策相配套,北京、沈阳、海口、山西、武汉等地区也出台了新的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补贴政策。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快速,已成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焦点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多辆,销量突破33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突破60%以上。这一销量在我国年度新增汽车销售中占比首次突破1%,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式从“导入期”步入“成长期”,站上一个新台阶。

  自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以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高度,截至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中国累计销量占全球30%以上。

  历史证明,新技术的突破和加速应用,往往会引发新产业对旧产业的替代,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会造成产业重组、产能淘汰、资本沉淀和产业洗牌。产业转型机遇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加强研判,尽早部署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加速产业化进程,增强持续引领能力。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油耗和碳排放法规更加严格。各国都在从严完善整车油耗法规标准。面向2030年目标,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的进展来减少油耗与排放,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按照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乘用车百公里油耗5升目标,从现在开始油耗需要每年降低5.5%,压力巨大。二是污染物排放标准继续提升。欧洲、美国、日本都在逐步提高排放限值,在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基础上,增加了PM(颗粒物)、NMHC(非甲烷烃)、NHMG(非甲烷有机气体)及其PN(颗粒物数量)的排放限制。与此同时,测试循环工况从过去的准静态化向高度动态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减碳的先天优势,瞬态工况下的优势更加明显。

  由此看来,我国和世界新能源汽车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焦点。

  三、核心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经过3 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中国掌握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整车技术,实现了从混合动力向纯电驱动的转型;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乘用车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与国际技术的基本同步;在关键零部件方面,锂离子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和电机驱动系统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公共平台技术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整车、电池、电机测试平台。

  在整车技术方面, 纯电动汽车技术经过3个五年计划的努力,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续驶里程、可靠性、安全性不断提高,能效持续优化,完全具备了商业化推广条件。尤其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小型纯电动轿车技 术特色;纯电动公交车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已建立起 纯电动客车设计理论与系统集成体系;在高效电驱动系统、 整车轻量化、动力电源热电集成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经过3 个五年计划,中国 已基本掌握了电池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批量生产工艺 等核心技术。中国已形成包括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正极材料、三元材料前驱体、石墨负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电解液和 PP/PE隔膜在内的完整电池材料技术体系,技术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

  2015年集中精力突破“三电”(电驱、电控、电池)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提升,能量密度提升,成本显著降低,安全性和工艺技术持续得到改进。与2010年相比,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将近一倍,成本降低50%。驱动电机系列产业化能力提升,向动力总成集成发展;芯片集成设计、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取得新进展。从电机的生产逐步走向带有控制系统的整个驱动系统的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协同攻关,上汽不仅自主掌握了“三电”技术,还实现了电驱变速箱自主正向开发并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成为全球三大混动技术之一。 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宇通客车主持完成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凭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其在高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整车控制与节能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成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目前该项目关键技术已批量应用到6—18米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系列化产品,覆盖中型、大型、特大型客车,满足城市公交、班线客运、机场摆渡、商务接待、机关团体等细分市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逐渐完善,车辆运营安全性全程实时监控。现行的有效标准已达到了87项。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系统及零部件、能源基础设施及接口形成了有效连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同时,正在审查待批的标准还有5项,在整个标准体系下,还有44项细分的标准正在研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的研发体系,近两到三年中能够完成第一轮的所有标准设计,能够标准不断更新,不断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经过国家科技计划三个五年的连续支持,从“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到“十一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再到“十二五”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专项,最终确立了纯电驱动的发展战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研发体系逐步形成,研发内涵越来越深化。

  进入“十三五”,我国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正在进行深度改革,在原来“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基础下,向基础科学、基础设施和典型示范应用方向延伸,形成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新体系。一是坚持基础科学、共性技术、动力系统、集成开发,全方位围绕产业链的发展,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机遇,构建能够吸纳国内外优势资源、聚集创新人才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二是把握准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的发展新趋势。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率先实现燃料电池产业化。重构交通、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更加便利于大众出行。三是加快研究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尽快建立电池回收体系,构建产业链。制定出台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监督监管制度。四是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研发合作。共同研究未来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深入基础研究,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四、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出现良好势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8年) 技术验证与科技示范工程。2003—2007年,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小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和技术验证,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升级的宝贵数据。在此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正式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管理规定。2008年开始,先后配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开展新能源汽车科技示范工程。其中,作为科技示范工程的起点和标志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共投入595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会提供服务,累计行驶371.4万km,载客441.7万人次。在奥运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中心区零排放、周边地区交通低排放,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挥了启动作用。

  第二阶段(2009—2012年) 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一期。2009年开始,中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投入力度,出台了系列支持措施。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4门共同启动组织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为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积极性,2009和2010年,先后出台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购买领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及产业化水平,201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2009—2012年,中国在25个试点城市开展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行,总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7万辆。

  第三阶段(2013—2015年) 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二期。2013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促成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推广。2013年,第二期示范推广工程补贴政策出台。2014年,国务院先后4次发布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5月,新能源汽车决策咨询平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研究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政策、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在国务院领导和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出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2014 年起,各种车型的产业化进程加速,2015 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快速发展。2015年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33万辆,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在2015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超过50%,中国首次超过美国销量居全球第一。有4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开始规模出口发达国家市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区域,新能源汽车累积推广接近50万辆。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它表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已经从示范推广阶段的产品导入期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的产业成长期。

  五、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到2015年底,全国建成的充换电站超过3600座,公共用的充电桩超过4.9万个,初步形成了充换电服务网络,智能网联技术开始应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

  目前,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例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而标配为1∶1。无疑,充电桩的建设滞后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软肋。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数量将增长100倍达到450万个。北京市最大的超级光伏充电站在石景山区正式破土动工。该充电站总投资1500万元,将建成50根充电桩,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2.1万个,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及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城区目前是5公里以内就能找到充电桩,2016年再增加公共充电桩5000根。实现3公里以内就能找到充电桩。2017年底,京津冀区域内所有高速路都要建充电设施,每个服务区将建有4个快速充电桩,以满足市民的普遍需求。在合肥、芜湖两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的带动下,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已建成充电站16个、充电桩6100多个。

  随着各类鼓励充电设施的相关文件落地,多种模式推进充电行业的速度也在加快。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紧锣密鼓布局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方电网计划在2015年-2016年于五省区17个重点城市至少建设1个至2个充电基础设施示范点,优先推进珠三角地区和海南岛等重点区域。2015年9月富电科技成为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充电桩第一股。按照计划,富电科技将在两年内建成1000个超级充电站,投资额上百亿元。与此同时,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加快推进,以及包括企业债券、专项基金、投资补助等投融资方式的放开,都为充电桩的融资竞速战吹响了号角。

  六、安全运营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安全运营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所有公交系统都实施了全程的现场实时监测。车联网大数据为电动汽车运行维护、安全保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各企业和运营单位正在大力推广。

  在“三纵三横”电控是一个重要内容,连贯全车的总线,所以从2007年开始就实现了对公共交通运行全过程的监测,而这些在北京、深圳都实现了。近来又把大数据的技术应用进去,使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电池箱的安全性都有实时地评估。同时专家们还加强了对于新能源汽车故障分析的统计。

  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的过程,总体形势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创新的环境显著优化、市场的进程全面加速、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产业融合催生新态势,新能源汽车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

  七、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发展方向、目标和政策举措

  新能源汽车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代表着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市场,市场加速扩张,再加上国家政策一直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从全球范围看,以动力电气化、材料轻量化、车辆智能化三大科技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大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未来5~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重组和技术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在供应侧,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创性不够,基础技术及原理性研发需要加强,诸如动力电池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布局不足,其性能、可靠性、续航里程、使用寿命等目前仍是制约瓶颈。二是整车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动力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整车可靠性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能耗水平明显不足、前沿技术研发储备也不足。续航里程300公里亟待突破。三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在需求侧,即市场这一面,主要是,一些地方的保护壁垒还未彻底打破,妨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对补贴的依赖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锂电池供不应求,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事故发生概率在增加;国际竞争激烈。目前国外的新能源产品、技术等都在进军中国。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观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继续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稳坐世界第一宝座。

  到2030年我们国家将有4亿多辆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至少会增加1倍以上。只有把电动汽车快速推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交通领域碳排放才会出现下降趋势。“十三五”新能源车发展目标,累计销量近200万辆。《中国制造2025》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之一,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拥有两家在全球销量进入前十的一流整车企业,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

  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提出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提出推动组建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等5大具体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新能源车市的长远、健康发展。

  显而易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要加快提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业进入向中高端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坚持技术创新,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近年来,德、美、日等主要汽车强国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包括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制造工艺、制造装备等,以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最大国,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品牌和产业品质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明确了“十三五”战略目标,为未来五年的技术创新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基础科学、共性技术、动力系统、集成开发,全方位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在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机遇,聚焦“三电”的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整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6年2月介绍工业调结构稳增长情况时说,工信部已联合了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目前已经投入了5亿元的资本金,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究研发平台。

  第二,突破现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瓶颈和短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

  目前,全球产量超过万辆的1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中,有4家是我国企业。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提出,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为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提供技术支撑。《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驱动电机技术水平保持国际先进,电机驱动控制器比功率2020年比2014年提高一倍,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汽车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小型电动轿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市场化推广达到国际领先。

  第三,推进供给侧改革。

  当前市场需求正在多元化,短程和长途交通的需求,物流,长途物流和便捷快递的需求,都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规模。

  市场应用推广“引诱”加快转型,新能源汽车担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更加重要,要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网联化、便捷化方向转型,重构交通、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创新商业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是促进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其产品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体验店+网络直销”的营销模式,特斯拉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而浙江康迪则依靠分时租赁等创新,实现了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

  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企业需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准确界定目标消费者群体,加强与租赁服务企业和网络运营平台之间的合作。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要求下,新能源汽车推行中的地方保护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地方保护实际上保护了落后的企业、落后的技术、落后的产能,不利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落后的产品进入市场,进一步增大了安全隐患。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地方壁垒,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市场。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还必须应当看到“狼来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均制定了百万级的新能源车发展目标,其中美国计划2015年和2020年分别推广100万辆和300万辆,德国计划至2020年和2030年分别推广100万辆和600万辆,日本计划2020年推广200万辆,有数据显示,到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生产量预计将会达到120万辆。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竞争必将愈演愈烈,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第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体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为500万辆电动汽车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的任务目标。必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从促进汽车工业发展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全局高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1月1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资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旨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通知”确定奖励资金使用范围,奖补资金应当专门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设等相关领域。国网上海电力将在2016年内建成4000个公共充电桩和227座城市公共快充站。随着各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充电桩行业各公司的业绩也有望继续增长。

  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为充电桩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装备的安全性,促进新能源充电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企业需要靠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来开发市场,可是伴随产业的逐步成熟,就应该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推动消费。从短期来看,虽然补贴政策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部分消费,但也让企业对补贴产生依赖,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还很可能诱发行业的产能过剩,如果今后补贴降低或退出,这些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业态的形势,要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为产业实现新突破提供必要的动力。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需注重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形成扶优扶强的机制;地方层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直接推动者的作用,完善和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而非简单地配套国家层面的补贴政策。同时,要强化财政补贴的监管,一方面,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形成国家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联动、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骗补和寻租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查处和惩戒,提升国家补贴政策严肃性和“含金量”。

  值得称赞的是,一些积极措施正在布局。财政部2015年初已明确发布,2017年—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2016年1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强调,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完善政策,建立有效力、可持续的市场扶植机制。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上,大幅度提高标准。进一步突出鼓励先进、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使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不能获得补贴。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

  同时,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坚决消除地方保护,打破国内市场分割,对搞地方保护的地方政府将通报批评,并扣减有关财政奖励的资金。2016年1月21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核查范围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从总体走向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从政策推动阶段转向真正靠市场推动的新阶段。

  (2016年7月全文1.36万字)